除了折線和地圖,還可以怎樣呈現全球變暖?

最暖冬天撞上罕見寒潮,一時間,「極端天氣」、「氣候變暖」成了香港城中最熱議的話題。其實,氣候變化和全球變暖一直都是數據新聞界長期關注的明星議題,可視化和預測類作品層出不窮。不過,看多了數字、折線和地圖,讀者難免疲勞,作者期待的「震撼人心」效果也會大打折扣。那麼,除了上述方式,還可以怎樣呈現全球變暖呢?

一首歌告訴你地球是怎樣變熱的

氣溫變化不僅能看,也能聽。Initium Lab 把香港 131 年以來每年的平均氣溫水平作音符,奏出氣溫樂章。搭配後現代電子音樂,著實驚心。

Jackathoning together

再來聽聽古典風格的氣溫音樂吧。

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的學生 Daniel Crawford 把 NASA 公開的氣溫數據譜成了一首提琴協奏曲,希望借此告訴大家,地球真的在變熱,而且到處都在變熱。

Daniel 選取北半球四個氣候帶歷年的平均溫度,將它們翻譯成音符,就得到了四個聲部的旋律。再請來四把提琴一齊演奏:大提琴演奏熱帶氣溫、中提琴代表北溫帶,兩把小提琴分別對應北寒帶和北極圈。這樣,聽眾既能聽出百年來氣溫變化的趨勢,又能感受到區域間溫度變化的不同。

vio_concerto

這個作品使用了 NASA 公開的從1880年以來的氣溫數據。這份數據包括每月、季、年的全球平均氣溫。

平面地圖直接生成 3D 模型

NASA 公開過一組氣溫變化的二維地圖,這在 Uber 可視化團隊負責人 Nicolas Belmonte 看來顯然不夠酷。

他把 NASA 的平面地圖暴力映射到 3D 地球模型中,用地球的膨脹程度顯示氣溫的變化。用戶在網頁上拉拽地球,就可以全方位看到全球各地區的氣溫變化劇烈程度。

3d_earth

扭曲的地圖 不平等的世界

如果你希望在最短的時間內知道不同國家和地區

  1. 在氣候問題上負有什麼歷史責任
  2. 未來會受到怎樣的影響
  3. 人口和富裕程度等基本信息

請一定要看這個作品。

英國數據新聞團隊 KLIN 利用 Cartogram 技術,根據二氧化碳排放量、化石燃料存儲量、貧困人口數等11個指標重新計算各個國家的面積,畫出11張扭曲的世界地圖

carbon_map

你會看到

  1. 面對井噴式的二氧化碳排放,亞洲和非洲將成為全球最脆弱的地區,
  2. 而歷史排放量最大的歐洲和北美國家,相對而言,承擔的風險很小。

Google 搜索暴露用戶的小心思

面對氣候變化,世界各地的人都在關心些什麼?問谷歌就知道啦。

Google News Lab 和 Pitch Interactive 把 2004~2015年間 Goolge 上和環境相關的搜索問題搬到了 3D 地球模型上,拖動地球,便可逐一查看各地用戶搜索量最高問題是什麼。來看幾個有意思的發現:

紐約用戶最關心「全球變暖會怎樣影響小動物?」。

悉尼用戶想知道「全球變暖是真實的還是虛構的?」。

而在伊斯坦堡用戶中…..搜索量排名第二的問題居然是「怎樣把全球變暖和商業聯繫起來?」。

google_search

三分鐘動畫看清碳排放的歷史和未來

Guardian 的這則動畫短片,只用了氣泡和方塊兩種元素,介紹19世紀以來人類排放二氧化碳的歷史、現狀和未來對策,順帶科普碳預算、碳中和、2℃阈值這類專業概念。特別的是,這個頁面加入了互動元素,如果沒時間看完整條片,讀者亦可以自己探索。

carbon_animation